新闻资讯 一手资讯 新游前瞻 游戏测评 游戏攻略 娱乐八卦 硬件周边 H5新闻 产业新闻
Z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三国志系列巴哈 > 讨论组 > 正文

《三国志》【闲聊】三国志隐藏古武将介绍 - 出将入相,不世奇才 - 吴起

2021-02-22 17:26:16来源:巴哈姆特发布:ss701110 (又回歸人間的老骨灰)

ss701110 (又回归人间的老骨灰) #1
CC
2011-05-20 18:58:56
此文来源:在下小屋

春秋战国是个迷人的时代,只要你有通天的本领,
能够让国家变法图强,使国家转危为安,国君也不惜以权势及名位相酬;
一夜之间便可由布衣百姓,一跃成为位极人臣之将相;
而吴起便是其中最出类拔萃的人物。

这一篇整合吴起各方资料而成,给各位认识一下,这位绝世奇才。

下文会附上史记的文献资料,加白话翻译。

--------------------------------------


吴起像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事鲁君。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吴起是战国时代的卫国人。
家境富裕,却无纨袴子弟的习气。

相传他年轻的时侯,昼则舞枪弄棒,研习兵法,夜则挑灯夜读,深研圣贤之道;
自以为学识足以创出轰轰烈烈的成就,没想到却处处碰壁,始终不得出将入相的要领。

于是他去往人文荟萃的鲁国,拜在名儒曾参门下,重新苦研学问。
但因功名之心过烈,母殁不归,有亏孝道,而被曾参遂出师门。

而后他决心立功沙场,专心一意的研究领兵布阵,克敌致胜之法,终有所成。

适值强大的邻邦齐国兴兵犯境,一时之间鲁国手足无措,无将军敢领军抗衡,
于是鲁穆公只好下求贤令,四处求贤。

这时有人向鲁君推荐吴起,说吴起精通兵法足以堪任抗齐重任,
但又有人说吴妻为齐女,恐怕有所不便,鲁穆公因此下不了决定。

吴起得到消息,深恐他成功立业的机会稍纵即逝,
为了让自已一展长才,于是狠下心肠,一刀杀死妻子,以明自已忠于鲁国的决心。
鲁穆公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启用吴起为将军,率兵抵御齐国。

吴起治军严于己而宽于人,与士卒同甘共苦,因而军士皆能效死从命。
吴起率鲁军到达前线,没有立即同齐军开仗,表示愿与齐军谈判,
先向对方「示之以弱」,以老弱之卒驻守中军,给对方造成一种「弱」、「怯」的假象,
用以麻痺齐军将士,骄其志,懈其备,
然后出其不意地以精壮之军突然向齐军发起猛攻。
齐军仓促应战,一触即溃,伤亡过半,鲁军大获全胜。

鲁人或恶吴起曰:

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
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

与其母诀,齧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

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在鲁国论功行赏,吴起有大功于鲁,理应得上赏,然而鲁国乃礼义之邦,
对于吴起杀妻求官,母殁不归,等作为大不以为然;
认为不孝之人焉能期望其尽忠,无爱之心又岂可交付国家之重任?
且吴起的得势引起鲁国群臣的非议,一时流言四起。

鲁国有些人在鲁王面前中伤吴起说:

「吴起是个残暴无情的人。
 他小时候,家资十全,他想当官,从事游说活动没有成功,以致家庭破产。
 乡邻都耻笑他,吴起就杀了三十多个诽谤他的人。
 逃出卫国而东去。
 他和母亲告别时,咬着臂膀发誓说:『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此后他就在曾申门下学习。
 过了不久,他母亲去世,他竟然没有回家。
 曾参为此很鄙视他的为人,和他断绝了关係。
 吴起这才跑到各国,学习兵法奉事鲁君。
 鲁君对他有怀疑,他就杀了自己的妻子以争取做将军。
 鲁国是个小国,一旦有了战胜的名声,就会引起各国都来图谋鲁国了。
 而且鲁国和卫是兄弟国家,鲁君用吴起,就是抛弃了卫国。」

加上吴起之家乡卫地的人民,对他的行径也无好话,人人如是评论,
鲁穆公只好从善如流,只感念吴起的功劳,但却解除了吴起官位。

但吴起此时已使天下知其威名,鲁国即然不能相容,
他听说魏文侯很贤明,乃西行前往魏国求仕。

---------------------------------

任仕于魏


战国七雄图

这时的魏国君主是魏文侯,乃一代名君,以尊贤礼士而闻名于战国时代。

这时三家分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魏国任用法家的李悝为相,
以「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为原则实行变法。
国家基本上还在改革中…

而赵国和韩国在向外扩张了一段时间后,
由于内政不稳,也回到了内修这条路上。
而此时,魏国已基本完成了内部调整,开始寻找外向的出口。

魏国所处的周边环境很複杂,魏文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围攻,面临亡国的危险。

赵献侯想联合魏文侯消灭韩氏,赵、魏平分韩氏。
韩武子想联合魏文侯消灭赵氏,韩、魏平分赵氏。
对于赵、韩的提议,魏文侯均给予了明确的拒绝。
魏文侯劝赵献侯打消分化韩、魏,从而各个击破的念头。

他说,魏和韩比较弱,必然会联合起来对抗赵国,以免被赵消灭。

韩、魏都清楚联合赵国攻击对方是自取灭亡,与赵国平分对方的想法更是与虎谋皮。
形势使韩、魏必须联合。

魏文侯劝韩武子也不必因为赵氏的威胁而联合魏氏进攻赵氏,
以图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赵氏的威胁。

韩、魏联合攻赵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赵国的实力太强了,韩、魏联合也只不过与赵国能打个平手。
双方硬拚的话,必然是两败俱伤。

而且即便赵氏被击败了,韩、魏也必然会继续内斗。

魏文侯向赵、韩说明了自己对三家发展的想法。

晋地披山戴河,比较封闭,
身处其中的赵、魏、韩只有赵国向外伸出了代和邯郸两个触角,
但由于身后韩、魏的威胁,赵国也无力通过这两个触角继续向外扩张。

赵、魏、韩三国紧邻,必须要和平相处,
如果内斗,就会被拖在晋这个封闭的环境里,谁都无法发展。
赵、魏、韩只有联合起来向外扩张才有出路。

对于魏文侯的联合发展策略,赵献侯与韩武子都表示同意,
但如何联合,向哪一个方向发展,如何分利,三家没有达成共识。

但是通过这次会谈,三家出现了难得的和平局面。
赵、魏、韩暂时放弃了内斗,走上了各自发展的道路。

由于赵氏在北,韩氏在东,
韩氏的发展方向是魏氏、韩氏南面的郑国,
魏文侯便把发展的方向放在了西面的秦国。

魏文侯二十七年(公元前419年)
魏国西渡黄河在少梁筑城,建造进攻秦国的军事据点。
秦军对魏国的入侵进行反击。

经过几番较量,渡河的魏军佔住了少梁这个重要的军事据点。
秦军一面围攻少梁的魏军,一面在黄河沿岸建造防御工事,阻止更多的魏军渡河。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
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于是魏文候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就在这时侯,魏相翟璜向魏文侯推荐卫人吴起。

文侯问大臣李悝说:「吴起为人如何?」
李悝说:「吴起贪荣名而好色,但是,他用兵司马穰苴也不能超过。」

这里提到的司马穰苴就是田穰苴,是齐国继姜太公之后齐国最着名军事家,
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世称司马穰苴。
他还有一部司马法的兵书,流传于后世,李悝这句话的评价对他显然非常的高。

魏文侯一听,对吴起的指挥才能也很欣赏,就任命他为将军,率军攻打秦国。

---------------------------------

大胜秦国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因吴起善于用兵,廉洁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拥护,
就任命他为西河的守将,抗拒秦国和韩国。

吴起镇守西河期间,强调兵不在多而在「治」,首创考选士卒之法:
凡能身着全副甲冑,执12石之弩(12石指弩的拉力,一石约今30公斤),
背负矢50个,荷戈带剑,携三日口粮,在半日内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选为「武卒」,
免除其全家的徭赋和田宅租税,并对「武卒」严格训练,使之成为魏国的精劲之师。

吴起治军,主张严刑明赏、教戒为先,认为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
虽有百万之军亦无益,曾斩一未奉令即进击敌军的材士以明法。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吴起做将军时,和最下层的士卒同衣同食。
睡觉时不铺蓆子,行军时不骑马坐车,亲自背乾粮,和士卒共担劳苦。
士卒中有人生疮,吴起就用嘴为他吸脓。

这个士卒的母亲知道这事后大哭起来。

别人说:「你儿子是个士卒,而将军亲自为他吸取疮上的脓,你为什幺还要哭呢?」

母亲说:「不是这样。
     往年吴公为他父亲吸过疮上的脓,
     他父亲作战时就一往无前地拚命,所以就战死了。
     现在吴公又为我儿子吸疮上的脓,我不知他又将死到那里了,所以我哭。」

在吴起上任后,魏、秦在西河的僵持局面很快被打破,魏军节节胜利。

魏文侯三十三年(公元前413年)
吴起率领魏军在西河战场战胜秦军,冲破秦军西河防线。
随后,吴起直扑秦国进入渭河平原的咽喉要地郑,秦国举国震怖。

如果吴起攻破郑,进入渭河平原,
就等于控制了秦国的粮袋子,渭河平原是秦国的粮食基地。

渭河平原无险可守,吴起可以向西一路平推,
如入无人之境,兵临秦都雍,秦国就会有灭国的危险。
吴起攻秦的目的是灭秦,这让秦人十分恐惧。

秦简公一方面调集重兵防守郑,
一方面派遣使者请齐、楚出兵攻击魏国,减轻秦国的压力。

齐宣公和楚简王见魏国的主力集中在西线攻秦,
便向魏国的几块飞地进攻,连连得手。

秦简公见齐、楚得手,
便命令西河防线的秦军切断吴起的退路,与驻守郑的秦军夹攻吴起。

魏文侯对于齐、楚对魏国东方飞地的进攻,没有理睬,督促吴起继续攻秦。
吴起在郑与秦军展开决战,魏军大胜。

魏太子击趁秦军西河守军主力围攻吴起防守空虚之际,指挥黄河东岸的魏军渡河。
太子击率军攻破了秦国西河防线的军事重镇繁庞,
秦国的西河防线被魏军彻底突破了,大批的魏军进入秦国。

吴起指挥渡河的魏军对秦国在西河地区的军事据点进行清除,
陆续佔领了临晋、王城、元里、洛阴、合阳、阴晋…等城。

由于秦国的腐败,西河的百姓对秦君很失望,反而对军纪严明的魏军很欢迎。

吴起把魏国的利民便民政策带到了西河,
马上得到了西河百姓的支持,魏军在西河站住了脚。

西河的秦国百姓很乐于为魏军服务,
吴起在西河的兵员、给养得到了就地补充。

吴起派出了一大批西河人进入秦国散布秦军战败、魏军仁义的言论,
秦国本来就十分紧张的国内局势更加不稳了。

秦简公命令国内一级警戒,严查来历不明之人,官吏都被武装起来,準备战斗。

到了魏文侯三十八年,魏国完全佔据了西河地区,魏国的领土大大扩张。
吴起向北还夺取了戎狄少数民族的大片土地,魏文侯在此设置了上郡。

魏国又佔领了陕,控制了西方与中原交通的黄金通道。
秦国被压迫在洛水以西,沿洛水西岸构筑防御工事。

魏文侯在洛水的东岸修筑了一条长城,
南端越过渭水与阴晋相连,北端到达雕阴城以西。
魏国将秦国压制在洛水以西长达八十年,
使秦国不得与中原交通,魏国独擅关东之利,
利用地理上的垄断地位控制秦国同中原的交流,
从中攫取暴利,秦国受到了很大的削弱,魏国却越来越富。

这一时期的吴起「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闢土四面,拓地千里」。

特别是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
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
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
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

---------------------------------

吴起论为政之道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
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
    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魏文侯死后,吴起继续效力于他儿子魏武侯。

武侯曾与吴起一起乘船顺西河而下,船到中流,
武侯说:「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他说:

「国家最宝贵的是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

 从前三苗氏左边有洞庭湖,右边有彭蠡湖,
 但不讲求德义,大禹把它消灭了。

 夏桀所处的地方,左边有黄河和济水,右边有泰华山,伊阙在南,羊肠在北,
 施政不讲仁爱,商汤将他流放了。

 殷纣王的国家,
 东面有孟门,西面有太行山,常山在北面,黄河在南面流过,地势也无比险要,
 但施政不讲道德,周武王把他杀了。

 由此看来,治理国家在于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
 如果君主不讲德行,就是一条船中的人也都会成为敌国的人。」

武侯说:「你说得很对。」

一个母殁不归,杀妻求官的人,居然说出这幺一篇劝君上修德立仁的话,
而且这俨然就是一篇千古不变的为政之道,太令人吃惊了。

---------------------------------

吴起的气度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
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
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
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
文曰:不如子。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

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吴起任西河的守将,威信很高。

魏国选相,很多人都看好吴起,可是最后却任命田文为相。

吴起很不高兴,他向田文说:「请你和我比一比功劳可以吗?」
田文说:「可以。」

吴起说:「统领三军,使士卒乐于为国牺牲,敌国不敢图谋进攻我们,你比我怎样?」
田文说:「我不如你。」

吴起说:「管理各级官员,亲附人民,使财力充裕,你比我怎样?」
田文说:「我不如你。」

吴起说:「镇守西河地区,使秦军不敢向东扩张,韩国和赵国都尊从我们,你比我怎样?」
田文说:「我不如你。」

吴起说:「这三方面,你都不如我,而你的职位都比我高,这是为什幺?」

田文说:「国君年少,全国忧虑,大臣没有亲附,百姓还不信赖,
     在这个时候,是由你来任相合适呢?
     还是由我来任相合适呢?」

吴起沉默了很久然后说:「应该由你来任相。」

田文说:「这就是我所以职位比你高的原因。」

吴起才知道自己这方面不如田文。
观其与田文之争,纯属君子间的理性较量,
吴起最后自认不如亦甘拜下风,丝毫无勉强之意,尔后与田文合作无间。
足见其君子之风範。

---------------------------------

被小人所害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
公叔曰:柰何?

其仆曰:
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
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彊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
武侯即曰:柰何?
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
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
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
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

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
武侯疑之而弗信也。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魏文候去世,武侯继位,
此时的吴起以镇守西河数十年压得强秦不敢丝毫动弹而名震天下。

和鲁国的那些将军一样,魏国的大臣也恨透了这个名声极臭,才能却又极高的家伙。
宰相公叔一直想离间吴起,可是武侯却对吴起青眼有加,
居然有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吴起。

公叔也是驸马爷,但是他的才能比起吴起天差地远,
吴起要是也当了驸马,自己的相位只怕不稳。

可是魏武侯既然早就听说了吴起杀妻求将的传奇故事还有心嫁女,
只怕他也不在乎别人挑吴起人品的刺。

不过公叔另有妙策,设计了一个更为精巧的圈套让吴起自行跳入。

一次他在魏王面前说,吴起此人反复无常,
不知他到底对魏国的忠心如何,不妨试他一试。

魏王也一直有些隐忧,忙问如何试。
公叔进言,您不是打算把女儿嫁给他吗,
明天召他进宫,直接问他愿不愿意做我们魏国的驸马。

吴起此人向来趋炎附势,您也清楚。
如果他对魏国真心的话,肯定满口答应,如果他藉口推辞,那就明摆着是有贰心。
魏王连连点头。

当晚公叔请吴起到自己府上做客。
吴起兴高采烈地坐在席间,却愕然发现堂堂一国之尊的相国居然恭敬地站在一旁,
不住手地端酒上菜,亲自服侍公主夫人,其媚颜卑下甚至还不如僕人,不由得大吃一惊。

散席后公叔拉着吴起入内室,
向他大吐苦水,极言驸马生涯的辛酸苦辣,
吴起感慨良久,好言相慰。

自然,这是公叔和公主联手演的好戏。

第二日,魏武侯问他是否有意迎娶公主,
吴起立时大惊神色,转念一想,做驸马虽然一步登天,
但不料竟是如此辱人,我吴起就不信凭自己的才干混不出头,驸马不作也罢。
于是婉言谢绝。

魏武侯登时神色不善,知道相国所说不假。

吴起察言观色,明了自己已经得罪了魏王,只得再次出逃。

当吴起顺着黄河南下之际,
望着河西千亩良田,高高的城垛,烈烈飘扬的军旗…

一向心肠刚硬,打仗无所不敌的吴起第一次淌下热泪,
到底这是块自已为之热血奋斗数十年的土地阿,
自己一走,只怕很快要易手。

这就是着名的吴子之泣西河的典故。

吴起并没有料错,数年后秦国轻鬆攻取了这块心腹要害之地。


吴起像

---------------------------------

吴起之死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鬬之士。
要在彊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彊。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最后吴起到了楚国,他的生命的终点也在那裏。

楚国在楚惠王时,历史进入战国时代,
其间,楚国和诸侯列国战战和和,并无大的建树,
一直延续到简王、声王。

后来声王被「盗」所杀,楚声王之子楚悼王,他被国人拥立为君。

公元前400年,韩、赵、魏合兵数次攻楚,向楚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楚悼王十一年(前391)在大梁、榆关被三晋打败,
他为了光耀楚国昔日的风光与霸权,立志图强而求才若渴。
就在这时侯,吴起来了。

楚悼王闻说吴起才绝当世,立时拜他为相,
一生苦求功名的吴起到此算是功德圆满。

吴起深感楚王的知遇之恩,在他的锐意改革之下,整个楚国蒸蒸日上,
五穀丰登,百姓安居乐业,国库收入翻了数倍。

他首先严肃法纪、颁布新的律令;第二,淘汰冗员;
第三,废除公候世袭受爵制度,强迫贵族到边远地区开荒种地。
吴起所颁布的法令多带有强制性色彩,
和他自己向魏武侯所倡导的以德治国行仁政的主张大相逕庭,
对内对外都是独断专行,强力推行新政。
完全以刑、罚替代了德化与仁爱治国。
但是,这种形态的改革在当时成就是显着的。

吴起把这些方面的改革而节省下来的资金,全部都用来供给军队将士,目地就是强兵!
从西元前387年到381年,短短的六、七年的时间里,「诸侯皆患楚之强」。

富国强兵后,吴起还帮楚重建霸权。
不但南平百越之地,北并陈蔡两国,向西再次和老冤家秦军交手,
又再次把秦军打的溃不成军,从此秦军上下一听到吴起的名字人人头大如斗。

要扩张就不可避免地北上和魏国作战,
面对昔日自己花极大心血一手调教出来的精锐魏军,
吴起毫不手软,屡屡重击,攻佔了无数城池。
楚国藉此终于积下了其后跻身战国七雄的本钱。

但凡改革,都难免要得罪人,
秦国的商鞅因变法最后不免被秦人五马分尸,
而吴起素来贪鄙傲气,行事酷辣,得罪的人远较商鞅为多。

最严重的是,他的新政剥夺了楚国旧的宗族贵冑们的权益,
他们都十分的怨恨吴起,大有不共戴天之势。

楚悼王活着的时候对他恩宠有加,等楚王一死,吴起自己就难逃善终。

其实以吴起的精明,他自已也知道这一点,
本可以在楚王病重的时候再次走人,但他实在太累了,
一辈子都在不停地被人陷害,跑路,这次真的不想再逃了。

楚王死后,楚国的旧贵族果然趁机作乱,不杀吴起势不罢休。

旧贵族们在楚悼王停尸宫中,就迫不及待地掩杀进去,
吴起大窘,慌乱中退到楚王的棺木旁顽抗,
最后乾脆跃入棺中,抱着楚王尸体不动,
那些乱军杀红了眼,一阵箭雨,将吴起和楚王的尸体一併射成了刺猬。

吴起此举,大有深意,这是中了一辈子反间计的他,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用反间计。

新楚王登基后,名正言顺地把那些朝楚悼王尸体上射箭的人抓起来全部族诛。
虽说这些人都有拥戴他登基的大功,
但俗语有云,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他们今朝既然敢犯上妄为,他日难保不再犯。

只是又要杀得俐落,又要安稳众心,不致遭人非议,
甚至激起叛乱,就难得很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勾践那种狠戾的心肠和手段。

吴起的确送给新楚王诛杀功臣的绝好藉口,促他下定决心,
当然最主要的,是替自己抱了仇。

这一年是公元前381年。

悼王葬后,太子(楚肃王戚)即位,
就派令尹(楚国的最高军政官员)把他们全部杀了,
因射刺吴起而同时射刺中了悼王尸体的人。
由于射刺吴起被诛灭宗族的有七十多家。

当然的楚国的变法也因二人的死而结束,而后楚国再无争天下之雄心壮志了。

---------------------------------

后感

不管那方面来看,吴起不但是良相,更是个良将。
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文韬武略,出类拔萃。

然而太史公司马迁这样评说:
「吴起说武候以形势不如德,然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司马公说,吴起向魏武侯评说治国的宗旨,
与其仰恃山河的险固不如实施德政更为可靠。
然而,一旦到了自己为政的楚国,却又不修德政,
反而以刻薄、暴虐、寡恩待人行政,因此而丧失了自己的生命。
这就不禁让人感到,做人不可言行相悖啊!
实实的为他深感悲哀了。

吴起与魏武侯的那段「在德不在险」(《资治通鑒》)的着名论断,
让多少读史人至此都眼前一亮,拍案叫绝。
一位以杀伐为业的兵家能如此把德治看的高于一切,真真是难能可贵!

可惜的是吴起虽然打仗是赢家,改革有魄力,
但却有人格特质的问题,杀妻弃母,心高才傲,才会一直被小人所中伤。
而他太过于追求功名与富国强兵的心,却将他自已逼至绝路。

一代人杰就此殒落,令人不禁感叹。ORZ...

---------------------------------

关于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中国古代着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
相传战国初期吴起所着,战国末年即已流传。

《汉书·艺文志》称「吴起四十八篇」,
《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载为一卷。
今有《续古逸丛书》影宋本及明、清刊本,
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分上下两卷。

《吴子》是在封建制度确立后,
战争和军事思想有了显着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这时,军队成分的改变,铁兵器和弩的广泛使用以及骑兵的出现,
引起了作战方式的明显变化。

它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战争理论、军队建设和作战指导方面的观点。

《吴子》主张「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把和军事紧密结合起来,
所谓「文德」,就是「道、义、礼、仁」,并以此治理军队和民众。
认为「民安其田宅,亲其有司」,「百姓皆是吾君而非邻国,则战已胜矣」,
强调军队、国家要和睦。

所谓「武备」,就是「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必须「简募良材,以备不虞」。
它把战争区分为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等不同性质,
主张对战争要採取慎重的态度,反对穷兵黩武。

《吴子兵法》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兵家理论着作。
《韩非子·五篇》说:「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
可见此书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北宋时被定为《武经七书》之一,更说明了它在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
现在日英法俄均有译本。

以下就截取几段,各位有兴趣不仿看看…

图国

吴子曰:
「凡治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
 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
 然战胜易,守胜难。
 故曰: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
 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

治兵

武侯问曰:「兵何以为胜?」
起对曰:「以治为胜。」
又问曰:「不在众乎?」
对曰
:「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

治兵

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
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
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
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
于狐疑。

论将

凡人论将,常观于勇。
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尔。
夫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
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约。
理者,治众如治寡;备者,出门如见敌;
果者,临敌不怀生;戒者,虽克如始战;
约者,法令省而不烦。
受命而不辞,敌破而后言返,将之礼也。
故出师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

论将

吴子曰:

「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
 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于一人,是谓气机。
 路狭道险,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过,是谓地机。
 善行间谍,轻兵往来,分散其众,使其君臣相怨,上下相咎,是为事机。
 车坚管辖,舟利橹楫,士习战陈,马闲驰逐,是谓力机。
 知此四者,乃可为将。
 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众,怖敌决疑。
 施令而下不敢犯,所在而寇不敢敌。
 得之国强,去之国亡。是谓良将。」

应变

武侯问曰:「若敌众我寡,为之奈何?」
起对曰:「避之于易,邀之于阨。
     故曰:以一击十,莫善于阨;以十击百,莫善于险;以千击万,莫善于阻。
     今有少(年)[卒]卒起,击金鼓于阨路,虽有大众,莫不惊动。
     故曰:用众者务易,用少者务隘。」

料敌


吴子曰:
凡料敌有不卜而与之战者八。
一曰:疾风大寒,早兴寐迁,刊木济水,不惮艰难。
二曰:盛夏炎热,晏兴无间,行驱饥渴,务于取远。
三曰:师既淹久,粮食无有,百姓怨怒,妖祥数起,上不能止。
四曰:军资既竭,薪刍既寡,天多阴雨,欲掠无所。
五曰:徒众不多,水地不利,人马疾疫,四邻不至。
六曰: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
七曰:将薄吏轻,士卒不固,三军数惊,师徒无助。
八曰:陈而未定,捨而未毕,行坂涉险,半隐半出。
诸如此者,击之无疑。」

励士

武侯召吴起而谓曰:「子前日之教行矣。」
起对曰:「臣闻人有短长,气有盛衰。
     君试发无功者五万人,臣请率以当之。
     脱其不胜,取笑于诸侯,失权于天下矣。
     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
     何者?忌其暴起而害己。
     是以一人投命,足惧千夫。
     今臣以五万之众,而为以四贼,率以讨之,固难敌矣。」

于是武侯从之,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此励士之功也。

---------------------------------

歴史上的评语

太史公曰:
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
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

语曰: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
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
悲夫!


柏杨评吴起:

他说:
吴起何负于鲁国?被疑逃亡。
何负魏国?又被疑逃亡。
何负于楚国?更遭杀身之祸。

吴起的遭遇,正是一个封建社会中,心直口快,胸无城府,
却既有能力,而又正直的知识份子的悲剧。

杀妻求将,从稍后再没有人抓这个小辫子,
可证明只不过是政客们所使用的一种斗臭手段。

鲁国在他手中不再受侵略,魏国在他手中强大,衰老的楚王国在他手中得到重生。
忠心耿耿,才干之高,历史上很难找到匹敌,竟不容于当世,
不禁为吴起悲,也为那些国家悲。

伏到国王尸体之旁,能在死后复仇,这种智谋,也无人能及。
如果有一个国家能对他始终重用,历史可能重写。

---------------------------------

最后是游戏中的吴起

在光荣三国志11代中,吴起以隐藏古武将身份登场。
是个统、智、政,皆破九十的怪物型角色。
更是个兵种全A的打仗全才,可惜没有一项是S。
个人是觉得枪、戟、弩、可以上调到S,好张显他十战九胜的实力。XD


吴起(B.C.440-B.C.381)

统率 武力 知力 魅力 特技 生年
97
70 95 96 67
鬼谋 B.C.440
枪兵
戟兵
弩兵
骑兵
兵器
水军
殁年
A
A
A
B
A
A
B.C.381

漫画、小说,我就没研究了,看看有没有人想补充一下。冏

---------------------------------

资料来源

史记
维基百科
百度百科
还其他大大小小的网站或网页

看较旧的 1 则留言

又回归人间的老骨灰: 05-30 08:52

何来反派,对国家来说,他可说是尽忠职守

放手一搏: 06-04 00:53

最近我对孙膑与庞涓很感兴趣

棒棒勇者: 02-16 17:34

13的吴起 能力太悲剧

VGC问问

最新礼包

Copyright © 2017-2018 www.thisisd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B游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蜀ICP备15007551号-2 DB游戏网

DB游戏网手机版